>首页>产经>正文

未来人类如何征服太阳系?一起走进人类创造的太阳帝国!

时间:2023-08-16 13:20:05       来源:宇宙探索

征服太阳系,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讲是一个远大而宏伟的目标。接下来我将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开发并征服太阳系,大家不妨准备一杯茶,与我的文字一起畅游在未来的太阳世界。


【资料图】

第一步:月球的开发

月球,一颗美丽的星球。在人们心目中,月球往往代表着美好。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抬头仰望星空,看到美丽的月球悬挂在浩瀚太空,不由自主地陷入无尽的遐想当中。

尤其对对于中国人来讲,月球更拥有特殊的意义,中国人对于月球有着特殊的情结。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更是激发了无数人对月球的向往。

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登上了月球。人类的梦想是星辰大海,而在这个过程中,月球就是人类通向宇宙深空的第一站,也是我们走向星辰大海的开始。

很多人都很好奇,我们早就知道月球上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生命存在,也没有大气和液态水,更没有磁场的保护,人们为什么还要执着于登陆并开发月球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人类文明不应该仅仅是地球文明,而是应该宇宙文明,人类终究会不断把人类文明种子播撒到浩瀚宇宙深空。对于人类和地球来讲,噩运会随时降临,有可能就在下一秒,也有可能在遥远的未来,一颗直径数公里的小行星就很可能让人类文明终结,更不要说猛烈的超新星爆发了。

所以,要想不断延续人类文明,走出地球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开发月球,甚至在月球上建立月球殖民地是人类必然要做的,以月球为跳板可以让人类轻松飞向更远的深太空。

月球上虽然一片死寂,但那里有丰富的资源。比如说让人类垂涎三尺的氦3。氦3几乎是完美的核聚变燃料,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辐射,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研究数据表明,100吨氦3产生的能量就足够整个人类使用一年。而月球上的氦3资源含量是相当丰富的,初步估计多达100万吨,可以满足人类使用一万年!

月球上的氦3资源正是来自太阳,来自太阳的核聚变,然后随着太阳风来到月球。就这样在数十亿年时间里,月球上积累了如此丰富的氦3资源。

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磁场保护,所以太阳风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月球表面。而地球上的氦3资源就很少了,因为地球磁场一刻不停地抵御太阳风,这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但同时也把氦3这种完美的能源拒之门外了。

除了氦3之外,月球表面还有其他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说钛铁矿等。

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基地,第一个问题就是:建在哪里?

与在地球上不同,月球两极是人类建立月球基地的首选,也是黄金地段。这是因为月球的黄道面与自转轴几乎是垂直的,角度大约只有5度,结果就是月球的南北极范围非常小,直径甚至不到50公里。

于是就会造成这种局面:即使月球南北极出现极昼时,太阳光的入射角非常小,几乎是与地面平行的。所以在一些比较低洼的地面,比如说陨石坑里,基本上永远不会有阳光照射进去。而一些地势较高的地方,比如说山脉,能永久享受太阳光的沐浴。

而这两种极端情况对于人类来讲都是很有用的,因为永久的低洼地带由于没有阳光,那里就会有非常珍贵的水冰存在,可以提供人类水资源。而有永久阳光照射的地带,可用于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太阳能。

月球的南极更适合建立基地。具体来讲,在距离南极点大约116公里的沙克尔顿陨石坑最适合。一方面陨石坑内部的温度很低,这有利于架设红外线望远镜,也可以屏蔽来自地球的各种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可以架设射电望远镜。另一方面,在陨石坑边缘处,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可以用永久的阳光,搭建太阳能发电站为人类提供能源。

沙克尔顿陨石坑对于人类建立月球基地来讲,地理位置很优越,120公里远处,就有马拉柏特山,高达5千米,这座山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在马拉柏特山顶可以假设人类通信中继站,基本上能覆盖全部月球,同时也能随时与地球保持联系。

月球上陨石坑是很常见的,有大大小小无数个陨石坑,每个陨石坑都可能还有丰富的水冰,这对于离不开水的人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而月球的赤道地区氦3的含量是最丰富的,因为那里直面太阳风。同时在赤道地区发射火箭也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月球也会自转,与地球一样,月球赤道地球的自转线速度也是最大的,这样就可以利用较高的线速度提供的初始速度发射火箭。

由于地球的潮汐引力作用,月球早就被地球锁定到了,结果解释月球的一面永远朝着地球,另一面永远背对地球,所以月球的北面不能与地球直接进行通信联系。想要在月球背面建立基地和通讯系统,需要在月球和地球的L2拉格朗日点发射中继卫星。

相对来讲,月球背面的氦3含量更高,因为背面承受了更多的太阳风,月球背面完全暴露在太阳风下。月球背面还有一个优势,那里基本上不受地球上的任何信号干扰,是架设望远镜的理想环境。

基地位置选好了,人类该如何搭建月球基地呢?

月球上的环境非常恶劣,比地球上最恶劣的环境还要残酷,所以,人类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首先,月球上几乎没有任何大气层,也没有磁场保护,这意味着宇宙高能辐射和各种陨石可以长驱直入,没有任何阻拦就能达到月球表面,对于人类生命和健康都是极大威胁。而大气层就相当于一颗星球的“棉被”,没有了大气层,月球的昼夜温差就非常大,白天最高温可以超过一百度,而夜晚最低温会迅速下降至零下一百多度。

建立月球基地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与在地球上修建房屋的方式大同小异,而建筑材料也可以就地取材。月球表面的土壤里含有丰富的硅和铁化合物,可以用于制作玻璃,这种玻璃强度非常高。

同时,由于月球表面温差悬殊,为了更好地保温,防止陨石和高能宇宙辐射的伤害,月球基地建成之后需要用月球土壤掩盖起来,这样的基地看起来基本上没有任何审美性,与科幻电影里面呈现的充满科幻色彩的月球基地相差甚远。

当然,更安全可靠的方式还是把基地修建在月球地下,如此一来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更有效地抵御昼夜极大温差,高能辐射还有陨石的撞击。但地下建筑难度很大,首先需要大型挖掘机挖掘出很大的洞穴,然后对洞穴进行加固放置坍塌,同时还要在洞穴四周加装隔热材料。

其实月球特殊的地质早就为人类创造了天然的洞穴,那就是熔岩管。早期的月球与地球一样,表面温度非常高,

表面流淌有大量的熔岩,漫长时间过后,表面的液态熔岩冷却变成非常坚硬的岩石,而内部的溶液熔岩仍旧在流淌,于是,流走的液态熔岩就会形成一个空空的管道,也就是熔岩管。

类似熔岩管这种地质结构在地球上其实也不罕见,这种结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坚固,经历了数亿年的沧桑巨变后,仍旧会保存完好。

建立月球基地的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源。刚才说了,在月球上搭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有效地获取太阳能。

不过仅仅有太阳能还是不够的,通过氢氧反应产生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这是一个很好的能量补充。可以这样做,白天可以利用多余的太阳能来电解水,进而产生氧气和氢气,到了晚上就可以利用氧气和氢气发电。

还有,等到人类科技掌握了氦3能量之后,就可以彻底满足决月球基地的能源需求。

相对来讲,月球上的地表还算平坦,所以运输各种物资的过程中,月球车会成为首选。月球车会有很多种类,大小不一,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在月球表面修建磁悬浮列车,比传统的火车更具优势,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产生的阻力,理论上磁悬浮列车能达到飞机飞行的速度。

当然,如果遇到非常复杂的地势地形,只能选择飞行器了,而飞行器对燃料的要求很高,一种新科技叫做电磁投射,原理是利用磁场加速的辐射装置,完全不用火箭作为动力推动。

电磁投射科技能把各种物资发送到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两个拉格朗日点,也就是L1和L2。之后就可以利用其他运输方式把物资发送到其他星球,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二部:火星的开发

除月球之外,火星是人类最向外的星球,而且由于火星环境相对来讲更接近地球,所以很多国家投入了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来研究火星,火星热度甚至超过了月球。很多科幻小说和电影里都有关于火星的故事情节描述,可见人类对红色星球火星有多么痴迷。

在这种背景下,火星成为了人类星际移民的首选,原因很简单,与其他星球相比,火星具有很大的优势。

比如说,火星上的一天时间与地球上的一天差不多,火星上一天大约24小时39分钟,而地球上一天大约23小时56分钟。还有,火星的自转轴也是倾斜的,倾斜角度约为25度,与地球自转轴倾斜角23度也大同小异,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转变。再者,火星上的一年虽然比地球长,但也只有1.88个地球年。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科学家在火星极地冰盖下面已经发现了液态水,同时还有大量的水冰存在。

不过,以上只是火星相对其他星球的优势。而总体来讲,火星是不适合人类定居的,因为火星也有致命的弱点。比如说,火星上几乎没有任何大气层,空气极其稀薄,大气压只相当于地球大气压的0.5%,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还有,火星的内核早就停止了活动,意味着火星并没有磁场的保护,所以太阳风和高能宇宙射线可以长驱直入到达火星表面,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再者,火星表面温度非常低,平均温度只有零下55度,只有赤道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可以达到零度以上。最后一点,火星表面的重力很低,只相当于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低重力对于人体健康来讲并非好事,长期生活在低重力环境下,很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甚至肌肉萎缩。

可以看出,人类未来征服火星的过程肯定是困难重重,但无论面对再大的困难,人类都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终有一天人类会飞向火星。那么人类该如何飞向火星,开启征服火星的第一步呢?

速度很重要,而速度的根本就是能量,也就是燃料。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为飞向火星的飞船加速,可以利用霍曼轨道转移的方式,采用目前传统的化学燃料推进系统,这样飞向火星的过程需要大约9个月时间。

当然也可以采用更直接的方式,理论上大约半年时间就能到达火星,但这对燃料的要求很高,化学燃料能源的效率本来就很低,人类必须在燃料和时间上有所取舍,最终选择最优的方案。

如果人类在未来能成功研发出核动力火箭,飞往火星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理论上可以在半个月左右就能到达火星。

其实飞往火星的过程远不像我们出门旅行,到达目的地停车就行了。即便飞船到达了火星轨道,如何“停车”,也就是如何在火星表面着陆,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美国的阿波罗飞船是如何登陆月球的呢?是利用喷射火箭来减速的。

当然,火星的重力比月球重力大很多,这种减速着陆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而利用火星上面的大气摩擦减速也是不适用的,因为火星大气太稀薄了。

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全新方式着陆火星,颠覆性的方式,建立太空电梯,从电梯上直接完成着陆。太空电梯对材料的要求很高,必须足够轻同时强度足够强,而碳纳米管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看到了希望。

成功着陆火星之后,该如何同地球保持通信呢?

如果没有发射任何卫星,就无法与地球上的人类进行任何形式的通信。所以在登陆火星之前,就需要在火星上发射各种中继卫星,其实美国NASA已经在这么做了,如今的火星轨道上早已经有了中继卫星了,火星通信卫星网络已经存在了。

不过由于火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有5500万公里,最远达到4亿公里,所以通讯时间延迟会达到几分钟甚至20多分钟,所以实时通信是不显示的。

而且,不仅仅是不能实时通信的问题,当地球和火星分别位于太阳两端时,紧靠火星轨道上的中继卫星,是无法进行通信的。这就意味着,当火星地球分别运行到太阳两端时,通信就会中断,而且一中断就是一个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理论上分析,人类可以在太阳和地球的两个拉格朗日点,也就是L4和L5发射中继卫星,来永久解决地球火星的通信问题。当然,由于距离太远,如何成功发射,同时保证卫星上的电量功率持续工作,也是不小的难题。不过这种难题仍旧只是技术层面的,都是可以解决的。

在建立火星基地之前,人类需要数次对火星的全面探索,目的就是详细了解火星表面的环境,为登陆火星的首批勇士们准备各种物资,为火星基地的搭建打下坚实基础。那么早期的探索都会有哪些呢?简单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发射无人飞船到火星,飞船上携带地球返回舱,这个过程全程由机器人操控。返回舱上会携带大量的氢燃料,还有小型的化工厂甚至核反应堆等。整个过程至少耗费半年时间。

第二,安装化学工厂和核反应堆,这两个装置工作之后,可以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塔和从地球上来过去的氢完成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和甲烷。整个过程有些漫长,需要大约一年左右。

第三,燃料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等待第二个发射窗口期,时间大约26个月,这时候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再次来到最近的5500万公里。第二次飞船发射将会携带至少4名宇航员勇士,还有简易的居住装置。4名宇航员可以分为两个小组,更方面执行不同的工作任务。由于飞往火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需要制造人工重力,以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人工重力可以这样制造出来,飞向太空之后,居住装置会与飞船主体结构分离,两者通过缆绳连接起来,然后给居住撞击施加一定的推动力,只需要非常小的力就可以,让居住装置围绕飞船主体结构旋转,就可以产生重力。

第四,第二次发射的飞船不仅仅有一艘,还会有另一艘飞船,飞船里携带有返回地球的返回船。这样做也是为了万无一失。如果首次发射的返回舱两年之后仍旧是完好的,那什么都好说,万事大吉。即便首个返回舱坏掉了,也问题不大,第二个返回舱也可以备用。

第五,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居住装置就会与飞船的主体结构分离。然后居住装置在环绕火星运行的过程中寻找之前确定好的着陆点,确保安全着陆。

第六,成功着陆火星之后,4名宇航员将完全脱离地球,除了不实时的通信。他们需要在火星上执行长达18个月的任务,等到下一个发射窗口期才能返回地球。唯一的小型火星车他们在火星上的唯一交通工具,火星车的动力来自之前已经准备好的氧和甲烷。完成既定的任务之后,宇航员乘坐返回舱离开火星。返回船与停留在火星轨道上的飞船主体对接会合之后,就可以返回地球了。

第七,之后会多次重复上面的发射任务,时间间隔都是一个发射窗口期,也就是大约26个月,每次都会携带一个返回舱和居住装置。如此不断循环累积,就能为未来的火星基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火星的基地会选择在哪里呢?

赤道地球会是不错的选择,那里不仅仅有天然的洞穴,也是火星上温度最高的区域。天然的洞穴可以有效抵御高能宇宙辐射和各种陨石的袭击。同时,具科学研究表明,赤道地区可能还拥有地热这种能量。

火星基地建成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定居火星,就需要全面考虑到火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对于任何文明来讲,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火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基地建设初期的巨大投资,还有对火星的地形改造,包括之后的火星升温问题,毕竟人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洞穴中,总是渴望回到火星表面自由走动。

火星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说铁,非常丰富。火星表面几乎不满了氧化铁这种物质,这也是火星呈现红色的原因。

要想在火星定居,必须发展农业,而农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肥料。就目前的探索发现来看,火星表面的土地质量很差,非常贫瘠。从火星上获取肥料是很难的,那么也只有从外部环境输入肥料。当然如果火星表面的环境彻底改造完成,完成地球化后,肥料肯定是不缺的,但那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还有,定居火星后人类使用的能量来自哪里呢?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太阳能,太阳能会是火星基地建设初期的主要能量来源。虽然距离太阳很远,火星在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太阳能较少,只有地球的不到一半,但由于火星上的大气非常稀薄,所以更多的太阳辐射或直接来到火星表面,这也增加了火星表面单位面积的日常能量。

此外,当人类的核能技术完善之后,后期可以成为太阳能的补充,甚至直接取代太阳能。不过核燃料这种资源需要从地球上运输。不仅仅需要运输核燃料,还有其他物资。所以,为了降低来回运输过程中的能量和时间消耗,很有必要在火星上空搭建太空电梯。

如何搭建太空电梯呢?以下是火星太空电梯的创意设计方案。

总体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也是内层太空电梯,在火卫一和火星之间。由于火卫一早就被火星的潮汐引力锁定了,就像地球锁定于月球那样,火卫一的一面一直对着火星,这也让太空电梯的搭建成为可能。

内层太空电梯的最底端一直延伸到火星大气层最外部,距离火星地表大约60公里,电梯的底端以每秒0.77公里的速度围绕火星运转。而火星地表上空60公里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每秒0.25公里,因此内电梯底部相对火星地表的速度就是每秒0.52公里。

在太空电梯装载物资时,可以用电磁投射装置把飞船投射到火星大气层的顶端,紧接着飞船改变轨道,然后进入太空电梯的底端,那里有传送站等待着。

太空电梯的第二段就是外层电梯,也就是从火卫一想外太空延伸的电梯,可以一直延伸到大约6千公里的外层空间。外层电梯的最顶端有一个发射平台,可以供各种飞船着陆飞行。总体来讲,整个太空电梯系统中,火卫一就相当于中转站,当然也不仅仅是中转站,人类可以充分利用火卫一,比如说可以在火卫一上建造各种工厂,利用火卫一表面的各种矿物质,为火星基地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原材料。

随着火星基地的不断成熟,人类可以考虑进一步像火星之外的空间进军,比如说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保守估计,那里拥有超过50万颗小行星。这个数量看起来很大,但分布范围非常光,所以实际上小行星的分布是相当稀疏的,远不像示意图上描述的那样密密麻麻。人类发射的探测器穿越小行星带时,也完全不需要考虑撞上小行星的问题,因为撞上的概率实在太低了,仅为十亿分之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这么说,即便人类刻意像让飞行器撞上某个小行星,也是相当困难的。

小行星带的小行星虽然分布很稀疏,但与开发建设月球火星相比,小行星带也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小行星质量通常很小,引力自然就很低,这就意味着飞船可以轻松自如地在小行星上起降,不但技术要求很低,需要的能量也很低。

第二,小行星的数量非常大,可选择性就会很广。

第三,小行星种类很多,构成虽然总体很像,但几乎每个小行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化学构成,这样就能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在火星基地建设阶段,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四,小行星的飞行轨道捉摸不定,有时候甚至会离开小行星带,直接飞行到距离地球很近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开发小行星的成本会很低,甚至比开发月球还要低。

第五,某种需要超低重力和真空环境的原料加工基地,可以选择搭建在小行星上。

第六,很多小行星都富含大量水资源,基本上都以水冰的形式存在,人类可以开采利用这些水资源。

很多科幻小说电影都有开采小行星的故事情节描述,把开采的资源运输到其他星球的人类移民地。

小行星带里其实也有较大的天体,比如说谷神星,准确来讲它是一颗矮行星,直径将近一千公里,这些较大的天体会成为开发利用小行星带非常重要的基地。

当然,开发小行星带也会遭遇各种困难,比如说低重力,虽然更有利于飞船的起降,但对人体健康也是很大的危害。同时,那里还有强烈的高能宇宙辐射和太阳风,时刻对人类健康构成致命威胁。

小行星带的外围是木星,如何开发木星呢?

我们都知道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质量超过了其他其他行星的质量总和。木星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主要是氢为主,中心部分是液态氢,最核心部分有可能是金属氢。由于质量巨大,所以木星的大气压非常大,目前人类科技根本无法直接进入木星内部。

所以开发木星的价值并不是很大,最大的价值就是木星最外围的氦3资源。但是想要直接开采氦3资源并不容易。木星流动的内核可以产生超强的磁场,磁场的作用范围延伸到很远的星际空间。更可怕的是,木星附近还会有超强的辐射,强度如此之大,让人类很难靠近,时刻都会面临生命危险。

所以,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在远离木星的某个区域,在大气压与地球大气差不多的地方修建空中城市,长期开采木星大气中的氦3和氢燃料。但这样做仍就会面临不小的危险,木星超强的风暴影响范围很广,这些都让人类的活动变得非常困难。

与直接开采木星相比,开采木星的卫星显得更有价值。木星拥有庞大的卫星家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木卫二。

科学探索研究表明,木卫二表面是一层厚厚的冰壳,冰壳下面是浩大的海洋世界,海水的储备量比地球海水还要多,科学家们怀疑那里的海洋世界甚至会孕育生机勃勃的生命,当然这是后话了。

木卫二冰壳下面的海洋对于人类建立基地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液态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不仅仅可供人类饮用,还可以通过电解的方式获取氧和氢。

不过,木卫二表面温度非常低,低至零下200度以下,所以在木卫二表面建立人类基因不太现实。而冰壳下面广阔的海洋将是更理想的地方,或许未来的某天人类会在木卫二的海洋中创建美丽的水下城市。

除了木卫二之外,木卫四距离木星较远,受到木星的辐射影响较低,所以未来人类可以在木卫四上建立基地,作为开发木星和木星卫星家族的第一步,同时可以在木卫四上建造各种工厂,为接下来的木卫二开发工作提供各种物资需求。

目前人类发现木星拥有多达79颗卫星,除此之外,其实U型轨道附近有大量的小行星,大多数都在L5和L6拉格朗日点来回摆动。我们都知道,小行星主要有冰和尘埃构成,看起来很脏,但人类可以从中提取水资源供后期的太阳系开发做准备。

接下来就是开发土星了。

土星也是气态行星,与木星非常相似,同样拥有丰富的氦3和氢资源,因为人类同样可以在距离木星较远的地方建立空中城市,开采土星的资源。

木星同样拥有数量众多的卫星家族,其中土卫六最让人期待,也是开发价值最高的卫星。

与地球一样,土卫六上同样也有海洋,河流,湖泊,土卫六上空也飘着白云,有时甚至还会下雨。不过土卫六上面下的雨并不是水,而是液态甲烷,那里流动的河流和海洋也都是液态甲烷。由于土卫六表面温度非常低,只有零下180度,所以甲烷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而我们都知道,甲烷是很好的燃料,这意味着土卫六完全就是一颗纯燃料天体。未来的人类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燃料拥有开发太阳系的其他星球。

开采土卫六上面的甲烷,就必须建立固定的基地。由于温度如此太低,那里肯定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为了更好地保温,需要修建密封性能极高的建筑才行,这种建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温和供热。土卫六上大气比较浓厚,大气压相当于地球大气压的1.5倍,这就大大降低了建立基地的工程难度。

同时由于温度很低,土卫六的大气密度达到地球大气密度的4.5倍,密度这么大,就意味着飞机可以获取更大的升降力,更意味着即使靠人力挥动翅膀,也可以直接飞起来,是不是很爽?

而土星之外就是更远的天王星,海王星,柯伊伯带,直到奥尔特云。

天王星和海王星类似,都是冰巨行星,两者的大气层中同样都有丰富的氦3,与开采木星和土星一样,可以修建空中城市进行开采,当然也可以在两者的卫星上直接创建基地,通过遥控无人机进行开采。

这里重点提一下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这颗星球上仍然有强烈的地质活动,科学家们猜测海卫一内部很有可能有液态水和氨。届时人类可以直接利用海卫一内部的地热,为海卫一基地提供能量来源。

海王星外面就是广阔的柯伊伯带,那里充满了大量的冰,岩石,小行星,矮行星和彗星,2006年被降级为矮行星的冥王星就在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外面则是更广阔的区域,能一直延伸到将近一光年的星际空间,这就是奥尔特云,奥尔特云的边缘就是太阳系的边缘。由于距离太阳太远了,虽然太阳的引力仍然发挥作用,但影响力已经很小了。

奥尔特云堪称真正的星际空间,那里游荡着无数小型天体,主要由尘埃和水冰组成,它们在黑暗而遥远的星际空间随意游荡着,也是太阳系彗星的主要来源。

虽然距离太阳足够远,但不少科学家认为,人类未来的理想定居点就是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区域,那里有丰富的冰质星球,拥有追关键的水资源,此外还有氨,氦3和碳水化合物等。人类可以把基地建立在质量相对较大的矮行星上。

在那里建立定居点有一个明显的优势,由于距离太阳够远,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基地建立在矮行星表面。当然,矮行星的低重力会对人体带来危害,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方案,在矮行星内部创建基地。说白了,就是把矮行星掏空,然后在空洞中心建立人造太阳,而城市就搭建在空洞的洞壁上,这样一来,矮行星转动时的离心力就相当于人工重力了。

......

洋洋洒洒一万字,就是对太阳系开发利用的大畅想,但实际操作起来绝不是这一万字能够完成的,实际过程肯定会更复杂,有更多的细节需要完善,也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在这个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危机,甚至是牺牲,不止一次的牺牲。

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人类都不会退缩,也不应该退缩。地球虽然美好,但人类内心深处永远有一颗躁动的心,让我们永葆好奇心,不断去探索,走向更遥远的深空。

可以肯定的是,开发月球,火星甚至整个太阳系的过程将是非常漫长的,第一批甚至前几批太空拓荒者一定会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正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吗?

如果人类选择安逸,结果很可能像6500万年前的恐龙那样,任何偶然的宇宙大事件都可能让人类文明走向终结,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灭亡。

而一旦失去梦想,人类与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类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苟活于地球不是我们的本性。而征服太阳系也只是小小的开始,更遥远的比邻星会是下一个目标!

或许在座的我们都无法看到人类征服太阳系的盛况,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他们一定可以实现人类共同的夙愿。

不过,也不要因此而气馁,不要因此而失落。人类科技迅猛发展,说明了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以实现基因的突破,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一睹未来人类文明的盛况。

那将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太阳帝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