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在汽车零部件出口中曾多次遭遇的“双反”问题,似乎有向整车领域蔓延的迹象。 所谓“双反”,即反倾销、反补贴。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很熟悉的词汇。尤其是2017年前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巴西、印度、阿根廷和土耳其等新兴国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启动了多起“双反”调查和裁决,直接影响到玻璃、轮胎、轮毂和散热器等零部件的出海步伐。而今,整车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快速增长,似乎也开始令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满”,有意借“双反”或其他方式之名行打压之举。 近日,《POLITICO》报道,法国正在对欧盟施加压力,要求其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出口领域所享有的“不公平”优势予以反击,但欧盟对开启全面贸易战持谨慎态度。根据报道,法国提议欧盟展开“双反”调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因为他们担心中国企业利用政府补贴生产低价新能源汽车,这些汽车涌入欧盟后会威胁到欧盟本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POLITICO》援引两名高级官员的话称,欧盟委员会正在讨论是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双反”调查。 虽然由于担心中国的反制措施,现阶段欧盟国家内部意见并不一致,但部分欧盟研究机构分析师认为,随着欧盟转向更具防御性的贸易政策,法国提议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行“双反”调查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事实上,法国已经有所行动,今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只对欧洲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据了解,由于中国产新能源汽车价格低廉、性能优异,今年第一季度,法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中有40%流向了中国汽车品牌。法国政府认为,这种情况不利于欧洲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因此决定调整补贴政策。 如果法国提议的“双反”调查得到欧盟层面的认可,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影响范围和力度无疑会更大,不单单是法国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所能相比的。对此,无论是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还是车企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和关注。笔者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应未雨绸缪,与欧盟方面保持及时沟通,关注事态变化,并及早进行应对。 车企作为直接利益相关方,更应该时刻关注欧盟方面的贸易政策动态变化,在加快出海步伐的同时,企业内部也要有相应的部门采取风险预警和风险预案,前期有充分准备,方能遇事不慌。即便“双反”难以避免,也能拿起法律武器应对欧盟调查。在这方面,整车企业要向汽车零部件企业学习借鉴。比如,中国产的钢车轮、紧固件等都有成功应对“双反”的先例。零部件企业之所以能够胜诉,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行业协会、企业和律师事务所的密切配合及积极应对。再加上欧盟在贸易领域利益构成十分复杂,多层治理现象突出,中国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寻找“同盟”,通过海外合作伙伴、媒体和智库等力量,更好地应对有可能到来的“双反”调查。 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地位举足轻重,如果能够在欧洲站稳脚跟,那对于车企是一种极大的认可。也因此,众多中国汽车品牌都积极进军欧洲市场,且主打新能源汽车。如果“双反”成真,那势必会对中国车企的“欧洲之行”造成很大冲击,不可不防。不仅是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在加快进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同样有可能迎来以“双反”或是其他借口为名的压制措施,需要加以重视。 不过,“双反”也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来看,汽车出口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汽车产品,尤其是会冲击新能源汽车走向海外;但从长期来看,它将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倒逼中国车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身实力,并通过在当地建厂等方式加速融入当地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那些聚焦自主研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车企,将在经历各种考验后铸就更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