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有一处地标建筑可谓远近闻名,那就是位于富贵东道99号的古北市民中心,每月接待参观者万余人次。也是在这里,有一群身穿绿色马甲的“我的家我接待”志愿者,默默站在前台后,不显眼,却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你的面前。
【资料图】
“你好,可以帮我拍张照片吗?”
“你好,请问天空之苑图书馆怎么走?”
“你好,请问今天的文明创建大会是在几楼?” ……
2013年,随着古北市民中心的启用,这个集合了思想传播、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交流、社区共治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三层独立小楼,成为中外社区居民办事、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样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游客,让生活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居民朋友共享优质的公共社区资源与贴心服务,“我的家我接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团队于2014年应运而生,由22名退休居民组成,是虹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持续服务最久的团队。
队长朱雅月原是伊犁居委会主任,这个特殊的身份让她更加了解志愿者在社区中的重要性。因此,退休后的她无缝衔接地成为了“我的家我接待”的一员,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2022年度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称号。
虽然志愿者导引服务的工作琐碎又不起眼,但在朱雅月看来,“服务好市民,让大家少走弯路,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志愿者张林康的印象中,那是一个即将结束工作的下午。眼看时间已经接近4:30,一位神色慌张的居民冲进大厅,跑到穿着志愿者马甲的张林康身边就问,“这里可以打印公积金明细吗,我着急用。”
原来,这位居民第二天一早要回镇江老家办理退休,刚刚想起自己还没有打印公积金的相关材料。了解了居民的需求,张林康二话不说,将居民领到一网通办自助机旁,一边安抚居民,一边熟练地在机器上操作着,帮助居民打印了所需的材料。
对于张林康而言,这原本是举手之劳,但听着居民一声接着一声的感谢,也再次让他感到 “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真谛。
“我的家我接待”志愿者们最忙的时候,要数每次社区学校的线下报名。“报名是早上8点开始,有的居民凌晨就来排队。一个上午,前来排队的长龙里三层外三层,最多的时候接待过300多名报名者。”
维持现场秩序,发放报名表、指导居民填写、帮忙换零钱、收表叫号……这些工作,自然而然落在了志愿者身上。为此,队长朱雅月都会提前多安排3—4个志愿者前来支援,即便如此,志愿者们当天还是会忙得停不下脚。
真诚奉献、服务社区、传播文明。志愿者们在付出时间和爱心、做优做细志愿服务的同时,幸福感、获得感也与日俱增。虹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在充分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志愿团队开展“Hong心加油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培训,通过理论领学、业务践学、参观研学、文化导学等培训方式,为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最近的一次活动,街道组织我们到上海舞蹈中心欣赏获得了荷花奖的舞剧,在高雅的剧院里欣赏优雅的演出,也让我们退休人员也时髦了一把。”回想起此番经历,志愿者郑国英依旧意犹未尽。
“退休后的我们,似乎成了社会的边缘人物,只剩下买菜做饭、照顾孙辈。然而志愿者工作,成为我们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传播正能量,也实现自我价值、丰富生活,何乐不为?”郑国英郑重地说道。
郑国英的话,说出了22名志愿者的心声。如今,随着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志愿者们对“我的家我接待”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我们有一名志愿者,每年会到北京陪家人,但他舍不得这份志愿者工作,所以每次离开前,他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为他保留名额。还有一位资深的志愿者,因为要照顾生病的老伴不得不选择退出,老伴过世后,她又毅然决定回到了我们的大家庭。”说到大家对团队的热爱,队长朱雅月的话语里流露着骄傲与欣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朱文轩